作為第一篇部落格文章,這樣的標題,好像下得有點沈重?但若不沈重,卻又很難解釋這兩個問題
「為何要成立 KEENLITY?」
「 為何要選擇軟體測試這個領域?」
最初的創業想法,其實不是培養測試工程師為主題,而是開發專門給後端測試工程師使用的工具,專門驗證API的穩定度和正確性,因為當時我在愛奇藝設計了一套API監控工具,它能夠在不寫程式碼的狀況下,在五分鐘內檢查所有上架的API是否有修A壞B的狀況,大幅度地降低人力的使用,這樣的成果,自以為看到了商機,就開始興沖沖的玩起辦家家酒,找了幾位朋友想要一起開公司,每個人出多少錢,誰是什麼角色,包含開發、測試、跑業務、庶務都規劃好了,但畢竟是突發奇想,沒經過太多的沉澱琢磨,幾個禮拜後,一個個的提出了退出,正式宣告失敗。
過了一年左右,我來到了17LIVE任職測試總監,當時的主要任務,是重新建立測試團隊的所有一切事物,讓系統穩定度提升,而開發一套新的API監控系統也就成了當務之急,但早期QA團隊人少事多,根本排不出來,只好看看市面上有沒有堪用的服務先頂著,結果還真找到不少,最終,我們選用了 BlazeMeter 作為主要的API測試工具。這套工具的發現,更是應證了那一次的創業是家家酒,什麼事情都沒想好,還傻傻以為自己設計的工具還沒人做過,必須老實承認,心裡受了一些打擊。
看來當科技新創CEO是無望了,那就好好的把團隊做起來吧!
經過一年的時間,17LIVE的QA團隊成長三倍,這樣迅速的擴張,讓我發現一個問題 —— 軟體測試的知識技能斷層 —— 測試的經驗累積不一定能夠反映在工作需求上,那能不能透過經驗分享或是組織教材來解決斷層呢?
聽過Podcast的都知道,我一路直升到唸了博士班四年級,最後因為自覺年紀大了該就業,就跑去科技業了,而我從大學到博士班,一直研究的都是教育領域,包括了如何「教」,但我更覺得「如何學」才是我這十年的累積。心裡有個念頭,就來斜槓一下吧!即使不抱著賺錢的心態,過過CEO的癮也不賴
KEENLITY 就在 17LIVE 的許可下,於 2021/11/23 正式完成登記成立,之後的故事誠摯邀請大家陪著 KEENLITY 一起寫下吧
「為何要成立KEENLITY?」這個的答案簡單得說就是這麼膚淺????,畢竟學以致用從我這個文組轉科技業的嘴裡說出來,一點說服力都沒有。
說回正經的,其實大可以不註冊公司,社群平台就用免費的FB或免費論壇,就開始推廣,找個學習平台,就開始錄自己帥氣的講解上傳上去收費,畢竟內容為王嘛~為何現在要弄得這麼正式又燒錢幹嘛呢?
兩個字,品質
那又是什麼品質?我想這可以是後續的部落格專文來說明,絕對不是什麼讓社群和課程看起來漂亮有型這麼膚淺。(只想過創業的癮不膚淺嗎?)
「為何要選擇軟體測試這個領域?」
不管怎麼說,從群暉開始做自動化測試之後,也當了六年的測試角色,雖然我不認同「一日測試、終身測試」,但這六年間還真沒獵頭找我回到研發領域,似乎潛意識裡默默的就接受了!?
呼應前面提到的,知道「如何學」是十年求學的精華,雖然比不上數十年經驗的業界大老,但以約九年的時間從基層到總監,我自己還挺滿意的!加上這幾年身為管理職,瘋狂面試已經是常態了,一天三場是基本款,見了不下千位的候選人,整體錄取率卻是3%不到,這也讓我認知到了幾個重點:
– 觀念重於資歷,即戰力和年資不一定成正比,更多時候,年輕人的拼勁能補足資歷的差異
– 軟體測試很依賴於公司特性,如果公司對於測試的方向或策略不對,給測試工程師的觀念就都錯掉了
– 軟體測試的薪資普遍偏低,公司寧願把錢和Headcount給研發,如果組織縮編,軟體測試首當其衝
無論如何,以我現在的角色來說,「教軟體測試」的號召力一定比「教唱歌」更有號召力,那就先以此作為起點吧!
第一篇部落格也差不多要接近尾聲了,這裡想小提一下我的碩士主題,「知識論」中的「資訊判準」,衍伸出「網路可信度」的判斷。雖然專有名詞多,但不用怕,簡而言之,就是你會怎麼去判斷你接收到的資訊是正確的,且願意接受這些訊息呢?
直接說結論,每個人的判斷策略不是單一的,有時你會相信專家,有時你會相信網路鄉民說的,甚至你會選擇把專家和鄉民的論點都拿出來做對比,這也是為何 KEENLITY 跨出的第一步,會是 KEENLITY Community 了,先不論我夠不夠資格作為一個專家,社群是一定要有的,那就自己造一個吧!
我想做的社群,和一般的社群不一樣,至於怎麼個不一樣,讓時間告訴大家答案吧!歡迎加入 KEENLITY Community
0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