+886-958-580-672

fabianlin@keenlity.com

鋒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0510686

Armoury測項管理系統

讓Armoury成為測試團隊的軍火庫

人才派駐

與眾不同的人才培養模式

專業培訓

多元的培訓方式讓企業員工發揮所長

線上課程

顧問具備教育專業背景,最懂你的學習需求

所有服務項目

Discussion – 

0

Discussion – 

0

你可以不必是大神!從軟體測試談職涯焦慮

這次的主題很不一樣,不一樣的點在於,這是由課程學員提出的問題,因為他發現他的測試團隊成員時常會感到焦慮,尤其是在需要程式語言能力的工具上,常常會看著懂程式語言的同仁在操作工具上得心應手,可以做出很多變化或是測試方式,而程式能力比較不好的,可能就會轉而選擇用Excel表單甚至是用基本html,比較起來就能夠看得出很明顯的技術力的差別,導致成員開始產生焦慮問題。

大部分的人,總是希望自己的薪資能夠有所成長,而最直接的想法,就是提升自己的技能,這個想法非常的好,充分展現了企圖心和上進心,但在學習特定技能的時候,常常會遭遇到撞牆期,覺得學這東西有用嗎?自己學得夠不夠?這項技能好困難,好難學,為什麼其他人都會?那是因為忽略了適合自己的成長策略。

呼應這次主題,我想說的是「你可以不必是大神」,即便是大企業的小螺絲釘,都是為了解決問題的必要存在。
(這裡推薦一部幽默的職場喜劇,破事精英,傳達「小螺絲大作為」的的精神,是一部挺紓壓放鬆的無厘頭好劇)

 我們先從教育理論的角度出發,教育心理學大師們陸續提出赫赫有名的理論: Gardner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、Guilford提出智力結構論、Sternberg的智力三元論等等,其實核心都是要表達智力不是單一元素和成分,而是由不同的機制組成,這些論點,可以做為我們後續討論「技能多元」的基礎

「技能多元」雖然沒有強力的理論基礎,但我認為技能也該是屬於多個不同機制組成,即使是學習相同的技能,也會因為個體差異導致每個人在學習上是有落差的;而這句論證,實則是希望能推導出「天生我材必有用」這句話,沒有任何一種技能是我們必學必會必專精,只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和職涯去發展,才會減少我們的職涯焦慮。

接著我們來討論「分工」,而分工跟多元技能跟職場焦慮有什麼關係? 這時,我們就要先來說明常聽見的「Role & Responsibility, R&R」,很多時候,會產生焦慮,是沒有將自己的角色定位好以及職責區分好。而明確的分工,就是幫助我們定位角色和區分職責。這裡我們可以參照維基百科的涂爾幹社會分工論提到的「反常的分工」,來試著想想,是不是自己曾經落入這樣的反常形式呢?也就是公司政策和劃分不夠明確呢?

  • 失範的分工

    • 也就是部門之間的關係沒有明確,上下級?輔助? 主導? 也就無所適從自己該做的事情,也就無法從該做的事情去定義出未來的職涯發展

  • 強制的分工

    • 也就是被老闆或主管強塞了不符合你的技能、領域範圍的工作,例如希望測試工程師能夠解決大陸長城問題?在這種情況下,就產生了能力與任務不匹配的狀況,如果心態偏了,容易導出「是不是我的能力不足,才不足以勝任這個任務?」的偏頗想法,而實質上是從分配的前提就錯了。

  • 不適當的分工

    • 也就是團隊中的分工不合理,軟體測試中最常見的就是自動化工程師做了太高比例的手動測試,抑或是手動測試工程師被要求過多的參與自動化測試,這和前述「強制的分工」的主要差異在於合理性,同為測試工程師的類型,但是在任務類型分配上不合理,導致不適當的分工。在這樣分工不明確或不正確的狀況下,確實很有可能導致我們對任務的扭曲和誤解。

講了這麼多理論,到底跟職場焦慮有什麼關聯性呢?其實前述都是為了讓各位理解一件事情:

先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和方向

這時有人會反駁,如果這樣做難道不是畫地自限嗎?應該要更開闊的去接受各種挑戰才對啊?

這種說法當然也沒錯,但是它違背了人性和物理原則,如果痛了,應該收手;如果快跌倒了,應該放慢腳步。這個社會灌輸給我們的就是凡事快速,商業要快速拓展市場、軟體開發要敏捷快速迭代、職場競爭要快速成長,但卻忽略了有些事情是需要時間去探索跟發酵的,自我成長就是其中一例,沒有一蹴可幾的速成法。

大家都聽過有名的一萬小時法則,先不論證這條法則的對錯,他至少表達出每一件事情都需要時間作為累積的,而每個人的一小時能做多少累積,其實是受限於個體的多元智能,還有推動個體的動機。如果你現在因為公司策略,而導致你在某項技能的學習上受到了嚴重的阻礙,其實只有兩種選擇,

  • 一是再嘗試努力衝過去,因為很有可能只是一個撞牆期,或是還沒在這個技能上開竅,再給自己一點時間

  • 二是放棄這項技能,去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向,而這段時間學到的也不算浪費,合適的技能本來就需要探索。

我在過往Podcast提到最多的,就屬大家趨之若鶩的自動化測試工程師了,幾乎八成的手動測試工程師都動過學習自動化的念頭,但往往都在寫程式這件事情上遭受極大阻礙,而這時我都會強力建議 – 放棄它。因為它不一定適合你,可以改選擇RPA, keyword-driven的robot framework, 甚至被大家視為基本自動化的Selenium IDE或Katalon,都是方向的選擇。之所以會有技術落差感,那是因為被外界定位成高階技術和低階技術,但回到技術的本質,目的都是為了「解決問題」,這也是公司期望我們達成的目標。

創造收入,是為了解決公司維持命脈的問題

軟體開發,是為了解決拉新顧客和維持現有客戶的問題

軟體測試,是為了解決產品缺陷和用戶體驗差的問題

只要把技術本質跟目標關聯在一起,其實也沒有誰高誰低的問題,這跟我們採購物品的判斷邏輯差不多,最終會掏錢購買,是因為它達到了你能接受的最低底線,而且是你的能力範圍能承受的(貸款能力也是種能力)。

技能的發展,確實是需要時間和循序漸進的,這就像是學鋼琴,入門款還是先彈小蜜蜂,而不會是大黃蜂。我們必須理解到,一種技能名稱,並非全部都懂才能叫會,如同語言一般,我們會認為能做到基本能力加上比手畫腳能完成溝通,都算在會的範圍,因此,即使一個技能只會20%但能解決掉問題,也會比懂100%但無法用在實務上解決問題的人來得更有價值,所以我們應該著重在解決問題的能力,技能工具的學習,只是在擴大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。

最後我們來討論如何消除職涯焦慮。

  • 第一,是要先消除跟他人比較的衝動

  • 第二,把這些衝動轉化為跟自己比較,進而去產出推動自己的內在動機

  • 第三,回歸本位,確立自己的職涯方向和定位,現在選擇的職業角色,可能不是你的本命

  • 第四,如果你已經確立自己的職涯方向,那就要接著確認,公司給予你的培訓培養是不是正確的技能和觀念,這就需要你向外界去尋求答案: 相關社群、多去面試(不一定是跳槽,而是看看其他公司的模式)、也可以付費找職涯導師、或是讓公司聘請專業顧問。

  • 第五,校正心態,選擇適合自己的技能去深耕,而不是找大家眼中高級的技能去耗費時間。

你會發現,成長到最後,「你不是比其他人差,而是你們的選擇不一樣」,就像是玩遊戲一樣,沒有最佳的技能配點,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流派,職場也是。

Tags:

Fabian Lin

從研發領域叛逃的QA,從小咖變工程總監,我想把業界很多錯誤的認知導正,帶領新鮮人或基層人員往上走,在測試的道路上獲得更多成就感(面試不用再只能說找到Bug很有成就感了),歡迎隨時聯繫我。

0 Comments

You May Also Like